“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 教学实践活动在西安开放大学隆重开启
(《西安开放大学报》特约记者 康瑛 摄影 姚晖 颜钰姗)2025年9月19日,晨光熹微浸润千年古都西安,深厚文脉在此流转不息。由西安开放大学与哈尔滨开放大学联合主办的 “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 教学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多地中心城市开放大学的领导、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踏上非遗文化与科技创新深度交融的实践之旅。
开篇:开幕仪式拉开序幕
活动伊始,西安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斌介绍了出席活动的主要嘉宾。西安市教育局高职成处处长潘建宏,哈尔滨开放大学副校长张莉,成都开放大学副校长陈崎,国家开放大学出版集团开放教育事业部主任刘洁,西安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李彬,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彦庆,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福海,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斌等领导莅临现场,此外,还有远道而来的相关中心城市开放大学师生代表共同参与,现场氛围庄重热烈,为活动奠定良好开端。
据悉,开放大学体系在 “科技赋能文化” 领域的探索早有积淀。2024年7月,西安开放大学与哈尔滨开放大学携手举办 “太阳岛杯・AI 创意大赛”,为 AI 技术与文化元素的融合开辟新思路;2025年1月,“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 创意大赛接力启动。两场赛事累计吸引13 家中心城市开放大学的师生积极参与,经过层层筛选,150 件兼具创意与文化内涵的佳作脱颖而出,不仅展现了开放教育领域的文化创新活力,更为此次教学实践活动筑牢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主办方播放了部分经典大赛创意作品视频,画面中非遗元素与 AI 技术碰撞出的奇妙火花,让在场众人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
领航:嘉宾致辞锚定方向
在致辞环节,西安市教育局高职成处处长潘建宏从时代发展视角出发,深刻阐释非遗保护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强调非遗作为文化根脉的重要性,同时为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的推进指明清晰方向,话语间满含对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殷切期望;哈尔滨开放大学副校长张莉结合该校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在非遗与 AI 融合探索中的心得,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全力支持,为两校后续合作注入信心;西安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彦庆则详细介绍了学校立足古都文化资源,在非遗传承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未来规划,从本土非遗资源挖掘到实践活动落地,言语中饱含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忱,让在场师生备受鼓舞。
表彰:颁奖发言传递力量
在颁奖环节,对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代表进行表彰。颁奖结束后,哈尔滨分部李晶、长春分部胡姗姗、成都分部张瑞、西安分部潘伟四位获奖师生代表先后上台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分享了在非遗题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从如何挖掘地域非遗特色元素,到如何运用 AI 技术实现文化表达创新,再到在非遗与 AI 融合教学中的深刻感悟与宝贵心得,真挚的分享引发在场人员的强烈共鸣。此外,武汉分部喻玲老师还从活动组织推进、作品创意孵化、师生技能提升等多个维度,全面分享了武汉分部在赛事中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单位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启发。
研学:实地研学感受非遗
当天下午,参会人员集体开启非遗研学之旅。行程第一站是 “非遗传承研学基地”“秦腔艺术传承基地”——西一路小学。在校园内的非遗文化展示区,大家实地参观各类非遗展品,近距离感受非遗教育在校园中的生动实践,对“非遗进校园”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随后,一行人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在珍贵的文物、史料与老照片中,大家沿着时间脉络追溯秦腔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深入了解易俗社在秦腔传承与革新中的重要贡献,沉浸式体验秦腔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场沉浸式的研学之旅,不仅让参会人员对秦腔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也为后续非遗文化传承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紧接着,西安开放大学与西安易俗社共同举行“非遗文化共建合作单位”揭牌仪式,红绸落下的瞬间,不仅标志着双方在非遗文化传承、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合作正式启动,更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了全新动力。而在合作氛围的推动下,大型秦腔文献剧《易俗社》的精彩上演,让这份文化传承的力量愈发直观——演员们凭借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肢体表演,生动再现了易俗社的发展历程与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在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深度沉浸于非遗文化的感染力之中。
续航:活动落幕开启新篇
“这次比赛让我明白,非遗不是展馆里的‘老古董’,而是身边的‘活故事’。我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把巷子里的非遗故事,用新方式讲给更多人听。”活动尾声,西安开放大学学生潘伟的分享道出了许多参与者的心声。哈尔滨开放大学教师李晶也感慨道:“通过这次大赛,我们深挖了黑龙江的冰雪文化、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及东北民间文化,接下来期待借助 AI 赋能让这些非遗‘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黑龙江非遗的独特魅力。”
此次 “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 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场非遗与科技融合的实践盛会,更是跨地域开放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从开幕仪式的庄重启动,到嘉宾致辞的方向指引,再到颁奖交流的经验分享、实地研学的深度体验,每一个环节都让师生们收获满满——既学到了非遗与 AI 融合的专业知识,又深化了对文化传承的认知。
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开放大学体系在非遗传承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未来推动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开辟了新路径。参与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充分运用到后续教学与实践中,为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审核:宋博 责任编辑:颜钰姗 核稿:杨彩霖)